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咖位秘密入口的真相与谎言:娱乐圈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见——5位检察系统代表共话“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5位检察系统代表共话“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新华社记者刘硕
在依法办案履职的实践中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在守护公共利益的探索中展现勇气担当,在办好“小案”的坚守中彰显为民司法“大情怀”……
7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检察系统代表结合自身办案实践,生动讲述了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从事检察工作23年、办理过2000余件案件的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刘玲来说,带着对群众的真心、对法治的初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工作中,刘玲和同事们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对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群众身边常发高发的案件建立了“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近三年来,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支持了84名农民工起诉维权,共帮助追回欠薪190多万元。
“我们要时刻把群众的期待当成检察履职的标尺,才会让‘检察蓝’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坚强后盾。”刘玲说,从检以来她养成了凡事“多做一点、向前一步”的习惯,比如帮当事人写一份监督申请书、梳理一下案件事实、讲述一下法律规定。“在办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把司法为民的理念贯穿在办案的全过程,老百姓才会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承担着追诉犯罪、维护稳定、保障人权、守护公正的重要职责。
作为一名先后办理过1500余件各类刑事案件的检察官,来自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张晓波对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有着深刻理解。
张晓波与专案组在办理一起涉及300余名群众的非法集资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开发的楼盘资金断链、工程停摆,3000余万元群众集资款没有着落。收到案件后,张晓波和办案人员没有简单起诉结案,而是积极说服犯罪嫌疑人主动配合,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最终成功盘活楼盘,为大家追回了血汗钱。
“高质效办案就是要把群众的揪心事办成我们自己的心头事,用我们的专心、专注和专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见。”张晓波说。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经过十年多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日益突出,制度效能日益彰显。
作为第一批从事公益诉讼的“开拓者”,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汤恒明不仅办理了最高检、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李某等人跨省倾倒固废污染长江生态环境等案件,也通过办案推动解决了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窨井盖破损等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
“我们敢于监督的底气更足了,行政机关对公益诉讼更加认同了,人民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了。”作为公益诉讼检察的亲历者,汤恒明对检察公益诉讼十年多以来的改变感受颇深。汤恒明介绍,去年以来他们办案发出的检察建议整改率达98%以上,今年以来办理的40余起案件中,有三分之一的线索是群众反映的。
“在一个个案件办理中,我切身感受到公益诉讼检察这一中国特色检察制度设计的重要价值。”汤恒明说,将牢记初心使命,以检察担当守护公益之光。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护苗人”,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杨莎莎从检15年来,扎根边疆基层检察一线,组建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专业化检察办案团队,创建了未检工作室,在精准帮教矫治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受侵害未成年人提供多元化社会救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我们在面对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时,不仅提供经济上的司法救助,开展心理疏导让其重拾信心,还提供就业培训,让其拥有谋生技能等。”杨莎莎说,在边疆基层从事未检工作面临很多挑战与困难,也总结出一些办法和经验。“我会继续扎根基层,当好未成年人的守护人,呵护边疆孩子健康成长。”
25年检察生涯,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吴雅芳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的实践,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很多时候,我们办的案件不止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还会影响到数个家庭,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吴雅芳说,近几年她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项检察为民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里,千方百计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先后办理了130余件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案件。
“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化解矛盾,用高质量检察履职来推动高水平社会治理,就一定能够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我们的司法更加有温度,我们的城市也会更加温暖。”吴雅芳说。